Wednesday, December 28, 2011

影评:优雅的肉欲,再度——《The Skin I Live in 吾栖之肤》(2011)构图赏析


海报



预告片

导演:Pedro Almodovar
编剧:Pedro Almodovar
演员:Antonio BanderasElena Anaya

    作品洋溢肉欲气息的Pedro Almodovar,在本年度交出他的《The Skin I Live in》——故事涉及基因改造、变性手术、同性恋、虐恋等重口味的题材,挑战观众的道德底线(一如其《Talk to Her》(2002)般,有着强暴植物人那般惊世骇俗的情节),仿佛担心语不惊人死不休一般——于此,就不简述情节,免得破坏各位的观片乐趣。只能说:Almodovar的这部新作品,仍旧为不带晦涩,却火花四迸、精彩迭出的通俗剧。
    这部毫不色情,但肉色生香的芬芳作品,之所以能带给观众感官上的强烈刺激,得益于影片构图上所造成的艺术效果,以及内里的丰富寓意。在这点上,Almodovor的“孩子们”,从不让人失望。举例来说:


(一)囚禁者Roberto,通过闭路电视窥视被囚者Vera——按照常理,囚禁者掌有绝对的掌控权。但此画面,Roberto小,而Vera大;而且,前者所摆出的,是一种渴求
的姿态,极具反讽性。


(二)Vera 枪杀Roberto。此构图的趣味,来自构图内墙上那幅画作,与角色的呼应——命令者对被命令者颐指气使,被命令者则摆出伏倒在地的姿态。屈服,因而败下阵来,无非是在爱情的游戏中,动了真情——本片的主题。


(三)个人很喜欢的构图。上者为雪白肉体,与黑色且滑不溜秋的床具的对比。后者,则是黑色、正练习瑜伽的柔软身躯,与白色、洁净的地板、墙壁比对。













(四)一组前呼后应的构图。前者,是男子紧贴女模特儿,零距离地以手安抚女模特儿胸部的亲昵画面。后者,女子仅能隔着玻璃窗,孤零零地哀视,那橱窗后孤傲高贵的模特儿。你观赏这部影片,从而得知该名男子与女子的关系,这更是一组值得探讨的构图。



(五)一组左右对称的构图。


(六)当然,少不了情歌。紧弛有度的弦乐配乐,在打造电影高雅的情色氛围,同样应记一功。


最后,送上《Talk to Her》中的歌曲(当真是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那得几回闻”的一首好歌),作为结束吧……再度谢谢Almodovar,为我们的生活,增添色味,让我们有活着的真切感。

影评:窥视万千寂寞芳心_《征婚启事》(1995)


征婚者期盼吴家珍去卖淫?


征婚,本是彼此最应毫无保留的时刻;而女主人公吴家珍,却是当中的最大说谎者。影片借助她“戴着面具”地,与不同对象相亲,窥探都市人的喜怒哀乐,与肆无忌惮的幻想,从而广阔地展现一幅都市人的浮世绘。他们侃侃而谈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;虽有时是旁敲侧击的,但到底也折射出真正的意图、“坦诚”的心思,而这反倒更彰显吴家珍的空虚寂寞,以及其所讲述的语言的沟通功能丧失、不可信性——她,最应诚实者,却只能可悲地对着电话答录机,说出心底话。
影片接近尾声的部分,揭示此窥视者,也正遭人窥视,令人有倒灌醍醐之感——此部分所塑造的无边无涯的孤寂感,给人心灵强大的震撼;呐喊,也只能是一个深邃乌黑、无力的圆。在这一段,电影使用近镜头,去捕捉吴家珍瞬息万变的复杂心思——其饰演者刘若英,亦成功地调动其面部表情,完成潜流式的,但颇具爆发力的演出,催人泪下。
  幸好,最后有其中一名遭窥视者,向女主人公伸出温暖之手,说明人与人之间,毕竟能用心交往,便有互相了解的可能(与盲人相亲所表达之意相同),也使得这部外表冰冷的电影,得以在观众的心底,涂抹上一层淡淡的慰藉。

Wednesday, December 14, 2011

影评:双重虚构,即成真实?——《Certified Copy 合法副本/爱情对白/似是有缘人》(2010)




导演:Abbas Kiarostami
编剧:Abbas Kiarostami
演员:Juliette BinocheWilliam Shimell

英国籍文艺评论家James Miller来到意大利某小镇,推介其著作:“合法副本:一件优秀的复制品,比原创更有价值”。会场上,定居于当地的法国籍艺术店老板娘Elle留下联系电话,邀请他会晤且出游。途中,Elle建议James沿途暂时扮演她缺席15年的丈夫。然而,随着时间流逝,他们似乎过度投入角色,对艺术、爱情、婚姻等议题,轮番展开火药味浓厚的争辩;而他俩真正的关系,好像并非影片开始时所呈现的那么单纯……

影片讨论的艺术议题举例(一):(上图)每棵柏树,都有其独特性;(下图)柏树也有艺术品“原创性”的四种特性,仅仅因其不处于艺术馆,即不能称作艺术品?





 影片讨论的艺术议题举例(二):艺术品有
价值的缘由。








影片所论述的主题,即围绕James Miller 著作的副标题:“一件优秀的复制品,比原创更有价值”而展开。电影首先引发观众思考的,即是JamesElle是否有真实的夫妻、伴侣关系——甚至有评论者通过影片中的对白,巨细靡遗地勾勒出JamesElle15年前、5年前、推介会前一晚上的关系与相处境况。其论述固然言之凿凿,但一旦落实,非但会剥夺影片的趣味,也会推翻导演、编剧所揭示的、进而希望银幕外的观众去思考的主题之一:我们,是否仅仅只是继承祖先的一件复制品?自己与他人的关系,是否同样也只是其他人(包括父母长辈)之间关系的一件复制品?
而电影,为一光与影打造的虚幻世界。《Certified Copy》此虚构世界内,两名演员尝试在“现实生活”的状态下,上演15年情感的戏码。此外,本片采取类似《The Baby of Macom》(1993)、《The Truman Show》(1998)一般“戏中戏”的结构,构筑了一个双重的虚构世界,增添观赏趣味。但与此同时,吊诡的是,两位演员却采取“生活化”的演技,瓦解电影的虚构性,逐渐导引观众,信服他们是对拥有15年紧张关系的伴侣;两位角色争辩的过程,着实令观众由衷产生心酸、惋惜的感觉。连串火花迸射的争辩后,接近片末和好如初且柔情地互倾心曲,直到落幕的开放式结局,本片都没有给出真正的答案。到了这时,他们是否真正曾有着伴侣关系,已不再重要——本片赋予观众临场感的此种质感,即印证影片论述的主题:优秀的赝品(本片,以及其中的人、事、物),的确能达致比原品(真实世界,以及其中的人、事物)更为优秀的效果,比原品更有价值;而这种认知,来自于某位观众的主观。
最后,特别需要一提的是:本片之所以有如此出色的成绩,除了男主角以外,当然得归功于“女神”Juliette Binoche精湛的演出——可以1小时14分钟开始,餐厅内的场景为例:当中,她的表情与肢体语言,以及对各类情绪的准确把握与瞬间转换,令人赞叹!凭本片荣获坎城影后,实至名归。

 “女神”在盥洗室内化妆前、后。

    上、中、下三张贴图:1小时14分开始
餐馆内的场景。“女神”示范级的演出。











结束之前,再贴上个人喜欢的几张场景:


(一)奠定影片“观看——被观看”的基调


(二)个人渺小与教堂(宗教)的对比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三)在此镜头,宣告落幕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连绵钟声,塑造悠远的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听觉效果……

Monday, December 12, 2011

影评:回归的焦虑与恐慌——《恐怖鸡 Intruder》(1997)


导演:曾谨昌
编剧:曾谨昌
演员:吴倩莲、黎耀祥、陈豪

就惊悚片而言,《恐怖鸡》可谓剧情紧凑、高潮迭起,是一部中上级别的作品。受害者——港人陈启明、其母亲和女儿,以及斯琴爱儿丈夫所面临的境况,皆能紧扣观众心弦,既为他们短暂脱离险境而暗自称快,又替他们转瞬间堕入凶地而叫屈。加害者叶小雁丈夫出场时长发甩动的慢镜头,以及片末叶小雁的独白:“怪就怪自已一时心软,不够狠,不够坏;不过也不要紧,唯有下次做好一点”等段落,则为此片子涂抹一层黑色幽默的色彩。

可曾看见如此妖冶的陈豪?


阴森的雨夜女魔头!

导演、编剧在本片中对于港人,秉持负面、批判的态度。片中所呈现之港人,多包含缺点:荒淫轻佻的陈启明、贪小便宜兼泼辣的其母亲、她无知暨轻信他人的邻居、办事粗率的移民厅官员、冲动、好吹嘘,而且轻敌的斯琴爱儿丈夫等等(仅有陈启明的女儿,是唯一的正面形象)。
(以下含剧透,未观此片者慎入!)

Tuesday, December 6, 2011

影评:那一年,我们一起超无聊——《那一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(2011)


导演:九把刀
编剧:九把刀
演员:柯震东陈妍希

谁的中学生涯,就是混在打手枪、经常勃起、幻想老师是A片女星、看A片、浴室中的“四、六脚怪兽”、室内裸露的烂泥堆里?电影无限放大这类色情元素,对推动剧情与人物塑造毫无助益,仅是增添电影的“味精”,以取悦现时爱好偷窥“裙底春光”、“大雕”、“露屁屁”……的“重口味”观众。饭桌上和浴室内对同性恋的戏谑,结尾却又上演一段激烈的”男男之吻”,显示导演、编剧对性既保守,却又不忘讨好观众的媚俗姿态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两片同样触及青年的性,也同样不是重点,但皆适可而止,比起《那》对性此元素的剥削,有意思多了。上:《野芦苇》(1994,法国),下:《教室别恋》(1995,瑞典)。


        全片缺乏性格鲜明的人物,就是看一群年轻人“打屁”、互相打闹地喧嚣近两个小时,电影就结束了。僵尸、偷班费……之类的枝枝节节,再加添上述“味精”,将整部影片肢解得“不成片形”,彻底曝露导演、编剧对全盘电影的无能掌握。叙事是失败的,而且可见本片电影动作者,即在拼凑一部电影交差而已。而结束的回忆段落,更是冗长,就是将电影前面两人相处的情景,轻率地抽取一大段,且毫无重点。此举着实令人生厌;就连可能出现的那么一点感动,也吝于给予了。
马路上白色的单车乘客图像,以及柯景腾跑完步张开手躺在地上,与地上的白线构成“耶稣受难”的象征……不删剪这些场景,可见导演有意要提高电影的深度——然而,就连吉光片羽也称不上,有的只是“画虎不成反类犬”的拙劣模仿。
“人生,就是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”、“恋爱最美好的时候,就是暧昧的时候”等直露的独白、对话,好比丢垃圾似的,就如斯直接抛几句陈腔滥调,“兜口兜面”地摔往观众,无视观众能感受、会思考,显示片子脑残的一面。
《海角七号》(日本对台湾殖民之象征的隐伏)、《少林足球》、《功夫》(两者对旧类型电影元素的运用与新酿)获得观众欢迎,因其可咀嚼性。《那》的受落,则令人深感堪虞,完全折射出亚洲华语地区这一代不少人……(以下省略五百字)的现象。
恶俗、平庸且矫揉造作、脑残,就是看完《那一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,对它的印象。至于“好屌”,《那》则完全沾不上边。

Friday, December 2, 2011

影评:诗意的娱乐——《Drive 落日车神》(2011)



导演:Nicolas Winding Refn
演员:Ryan GoslingCarey Mulligan

      毫无疑问,为爱牺牲的剧情是滥调——Drive 落日车神》却拍出新意,主要是摄影、配乐功劳。男主角抑制情感的演出(只有面对爱人以及其孩子,方露出少有的笑容),也让这电影有种低气压却帅气的冷酷。此外,个人喜欢的场景与构图则有:

    (一)两车追逐的激烈场景。在这个慢镜头,没有音响;后座女子目瞪口呆的惊惶表情,搭配左上角飞扬接而倾覆的车辆,此画面塑造出令人屏息的紧张感。






    (二)男主角到脱衣舞场所,逼供敌人。右下角某位脱衣舞娘戴腕表的手,画面稍远处左二、右一金发、褐发美女,以及男主角所处的位置,都让他成为凝视的焦点,突出其重要性。顶端以及镜子内反映的红色布幔,给此场景塑造出激情,但又不失血腥的气氛。灯泡带有梦幻的气息。妙用镜子反映的功能,也让此画面看起来较有层次。





    (三)电梯内千钧一发的浪漫。往前推的慢镜头,以及故意打黑画面左右两旁的灯光,使得左侧杀手的背部身影,渐渐暗下来;画面中间的长形罩灯,得以突出男、女主角。男主角用其身躯,掩护女主角,加上亲吻,使得此场景显得无比浪漫。也难怪:这是告别之吻。









Monday, November 28, 2011

彬彬有礼下的残暴?——《The Cove血色港湾》(2009)

导演:Louie Psihoyos
演员:Richard OBarryLouie Psihoyos



日本人给你的印象是?
对有“中国情结”的老一辈来说,因二次世界大战中难以磨灭的“大屠杀”印象,以及随之的强硬不道歉姿态,他们是凶狠一如豺豹的蛮族。然而遭其文化、科技熏陶的新一代,再加上网上流传的“小学中的环保教育”、“海啸时期的镇定有礼”等传媒报导的推波助澜之下,相信也有大部分人,对此泱泱大国的国民素质,而赞赏并啧啧称奇。而这部荣获201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作品,则是揭露他们前一种面相。环保人员追查的过程,难关重重,但毫不沉闷且刺激连连;他们求真的精神,以及当中所投注的心血,也值得观众敬佩。
一个普通观众如我,明白日本只是“不幸地”遭挑选,将其残戾嘴脸作滑稽的、放大式的揭露,而作为此纪录片饱受攻讦的对象——因出于导演与演员对其他物种的关爱;也因对日本以外,其他地点的泛滥猎渔行为的不全面展示(芬兰等其他国家的捕鲸活动呢?菲律宾等国家置放炸药而破坏珊瑚捕鱼活动呢?至于,若对家禽受虐情况想有更多了解,可观赏2008年的纪录片《Food Inc.食品帝国》。)
      对于其他物种的滥杀滥用,毫不讳言的,是因对金钱无穷尽的贪求,对第三国家的剥削。我们这一代,口口声声说关爱孩子:但关爱的,毕竟还是以人类为主;并且,这种爱是短浅的,忽视孩子以及其未来世世代代生活的环境——地球其它方面所面对的难题。在批判日本人在这部电影所展现的言行时;也许,我们或者也是正进行另一种“谋杀”的“帮凶”……
      个人也非完人,故认为:没必要在观赏此片之后,道德崇高感火箭式地暴涨,认为日本人丑陋非常、低人一等;更重要的,是反思自己如何对待身边的人、事、物,甚至地球,有否值得骄傲的地方。


但,终究到底,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如我,在观赏此部纪录片后,如何协助停止滥杀滥捕的行为,继续发生?想到的方法有:精神、金钱上对环保组织的支持、多吃素、婚宴上不订食鱼翅……
你认为其他方法还包括?


Thursday, November 24, 2011

Wednesday, November 23, 2011

影评:“三级女神”从良记,波平澜微——电影《北角(黄金岛)The North Point》(2011)观后感



导演:朱少宇
编剧:邱艳
演员:钟淑慧、吴岱融

经历上世纪九十年代三级片鼎盛期洗礼若我辈,钟淑慧因在《弱杀》中的出格演出,或多或少会在心底为她保留一个比翁虹、温碧霞低(因风情不及),而比李华月(因李姐姐无以复加的低劣口味)高的位置。暌违多年的她,在《北角》这部片子,一反故态,饰演来自福建省,但在香港居住超过廿年的单亲母亲阿敏。那幅洗净铅华的造型,在影片刚开始时,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;然而,那完美得近乎圣人的性格(乐善好施、朴素廉洁、清高耿直……请填上任何褒义词),看得久了,未免生腻、感觉平淡。
平淡一如电影的节奏,不见任何戏剧冲突,且又缺乏韵味,如同嚼蜡。平淡的节奏,又不能坚持至终;接近尾声30分钟,陆续堆砌疑似难产、自杀等两宗悲剧,让影片前大半段苦心经营的市井气息,临终却沦为洒狗血的通俗剧。此外,导演、编剧努力对比两代大陆移民的心态,惟没有呈现他们的历史感(《天水围的日与夜》,即巧妙地截入一段女工于工厂辛劳的陈旧短片),导致影片的人物都似乎在跑龙套,显得很虚浮。
    镜头不时拍摄佛像,配乐时而用到诵经声或木鱼声等等——导演有意让电影染上宁静、肃穆的宗教色彩,是企图将阿敏比喻为救苦救难的菩萨吧?可惜的是:就算阿敏为菩萨,也是泥塑的,挽救不了这部电影的索然寡味——说它可与《天水围的日与夜》等同齐观的高度赞赏,未免是过誉了。

Monday, November 21, 2011

影评:温情人间?——电影《口袋里的花Flower in the Pocket》(2007)观后感




导演、编剧:刘城达
演员:林明椳、黄子江、李添兴


这部本地制作的开端,即呈现抱持固执想法(包括老气横秋的小孩)的、想法开通的人之两种视角,塑造出强烈的对比。前者以华小马来老师、班长为代表,其思考模式有:男生的名字,绝对不可能是马里亚;天空必须为蓝色;而种族之间,隐约横隔着一道未克逾越的鸿沟(马来老师不与华裔马里亚、马里欧的父亲阿水握手)。后者则以马家两兄弟、马来小女孩Atan、其母亲为代表。Atan母亲对其他民族的和善招待;Atan为参与马家兄弟与小狗的耍乐,特意穿戴长裤、长袖衣、头盔、手套(因回教徒认为狗除了看守功能以外,当为不洁之物)……体现种族之间的互相尊重、和谐气氛,令人动容,衬托出媒体上经常可见的民族主义者叫嚣的嘴脸,是多么的无谓、丑陋。
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,编剧同样并不让角色只是扁平人物,而让角色呈现其复杂性。好比我们总会认为,小朋友是善良可爱的(当然不可列举电影《Orphan》或《Case 39》中的小孩来论说);但马家兄弟在体现这种特质的同时,也一起欺凌一名小朋友,并且唆使他到杂货店偷窃冰淇林。以长尺殴打马里亚的华裔数学老师,乍似残暴;但她坐上接载其的轿车前,轻轻抚拍车座后方看来弱智的孩子,流露柔情,也折射出其暴躁脾性背后,那有沉重负担的生活面貌。
经常缺水的水壶、发臭的食物、凌乱的家庭摆设,象征着马氏父子之间缺乏交流的荒瘠。二手车售卖店前的充气玩偶、服装店玩偶,以及阿水吞咽爱人照片的动作,突出了角色的孤寂与悲伤。但,这种孤寂与悲伤,并不足以击倒角色的生活勇气:Atan母亲在过着缺乏男生的家庭生活,却能独自修理电灯,并且神色自若地与母亲商讨丈夫遗留下来的头盔之场景,即是其例。此外,阿水环抱玩偶上车、在驾驶途中玩偶倒卧在其下半身,以及治疗所医生错看X光片(埋下阿水吞咽照片的伏笔)等场景,则带有黑色幽默,适当地调解电影的沉郁气氛。
      唯一的缺点:Atan独自骑脚踏车的那一幕,稍嫌为冗笔——导演保留,是为了刻绘她无忧无虑的快乐?而这种快乐,在比对报章上罪案连连、治安不靖的情景,可是一种讽刺?

Thursday, November 17, 2011

影评:心理疾病狂想曲——《Melancholia 抑郁症/惊栗星球》(2011)观后感



导演:Lars von Trier
编剧:Lars von Trier
演员:Kristen DunstCharlotte Gainsbourg

继《Antichrist反基督者》(影片《Antichrist》同样精彩的序幕。略含色情,不喜勿入!)之后,导演Lars von Trier这部新作,仍然有个想象力丰富的开篇(《Melancholia》超有魅力的序幕):以慢镜头,搭配德国歌剧创作家Wagner描述爱与死亡的歌剧《Tristan and Isolde》中的选曲,刻绘Melancholia星球撞上地球前的众生图像,预示电影悲剧的结尾。
当然,Melancholia星球的到访,仅是推动剧情的幌子(又或者说:它所象征的,即是横扫遍野的抑郁情绪等心理疾病?)导演要表达的主题,是抑郁症(以Justine为代表)、焦虑症(以Claire为代表)、躁狂症(以她们的母亲Gaby为代表)等类心理疾病患者所遭遇的折磨、痛苦,以及其对身旁亲友的困扰。Justine说“地球满布邪恶”,那是因造物者(地球)既制造了这类病患,却又催生不能了解、嫌恶他们的一般人;Justine口中“我们都是寂寞的”,暗示的即是病患者此种孤独的境况。
另外,摄影师多采用手摇摄影机,镜头的画面因而经常摇晃,除了让电影呈现真实感,让观众如临现场地参与角色所面临的事件与情绪波动,且也恰如其分地塑造出情感暗涛汹涌的氛围。Melancholia星球逼近Justine三人、摧毁地球的一幕,也拍得极为壮观且悲观。
Justine在婚礼上因母亲找碴,而忧郁症不时侵袭,却又不得不强颜欢笑;当病发时,手脚乏力、倦怠、对往昔感到美好的事物也视同死灰败瓦……等病症,Kristen皆能通过冷漠的脸部表情、栩栩如生的肢体语言,将饱受疾病煎熬的人刻画出来。Charlotte所饰演的Claire,演出同样不遑多让:由开头的淡定,到焦虑症逐渐附上台面后的歇斯底里、对生命充满留恋却又不得不接受它渐渐消逝的悲哀——她情绪的转换,不仅具备层次感,也表现得很是准确(可以第一幕“Justine”中策划婚礼进行以对妹妹Justine表示关爱、停电、获悉丈夫遭到悲剧,以及最后三人挽手坐在“魔法洞穴”内的众多场景为例)。两人的卓越演出,再加上众多出色的配角,也是此影片的可观性之一。
影片虽可勾引人们对心理病患者的了解与同情,但以亲人自我了断、地球终究毁灭,到底也是暗喻了病患者无出路的未来。个中情绪之压抑,让观众的心情,也同样感到低落,加倍难受——故,这虽是一部好片,却因可能所需经历的情绪“洗礼”,应是一部你不想再观赏的片子。

Sunday, November 13, 2011

影评:以清灵的创造消融悲伤,没有别的——《星空》(2011)观后感


片名:星空(2011
导演:林书宇
编剧:林书宇
演员:徐娇、林晖闵、刘若英、庾澄庆


在电影的开端,火车站内光阴凝滞、绒毛白雪纷纷洒落,掉到眼侧流作清泪,即掀开此片影像色彩绚丽、旋律跳动轻盈的风格。而这种风格,是为刻绘女主人翁小美的孤独情境而设:她常以幻想(火车在梵谷《星空》画作中穿梭;爷爷的雕刻获得生命,是头蓝色的大象,陪伴自己,走在清冷的深夜街道),作为一种创造,转移现实生活中父母失和、无人了解的伤感。一如小杰通过绘画,以及吹奏木笛,铸造一张保护网,淡忘母子二人遭酗酒父亲追赶的窘境。然而,他们的伤感和窘境,也并非深沉得让人失言那类——许是“少年不识愁滋味”;当他们尚未品尝到现实的苦涩,作者便能着意地妆扮这个世界,让它外观看起来,是漂亮的,剔透的:就连罪恶(文具店里的偷窃)、暴力(客厅内的争吵、睡房内赌气般的抛掷、天井处的拳打脚踢、后巷中的霸凌),也都一一配上活泼的音乐、逗趣的剪影。
    仅此而已。
电影的唯一败笔,出现于小美在小杰无言告别后,那段冗长的内心独白:过于突兀之余,也滥情得令人起鸡皮疙瘩。失去的那片拼图,若象征生活中的某块缺失;小美此刻的重获,也体现不出是这一连串事件,让她有所体悟,人生变得更为完整。幸好,最后那家店铺中,每个拼图都缺少一片的情节,稍微挽救之前的直露:意味着小杰的人生有所缺陷,若缺少恋慕对象小美的填补?之前捐出的一片拼图,意味着牺牲个人,以圆满对方的伟大情操?
也就仅此而已——
此部电影,即是如此的点到即止,轻飘飘的;所匮乏的,就是耐得住咀嚼的深刻。
毕竟,说到底:夏天里,黑暗包厢中的某个甜腻、情节流畅的美梦,终会破灭;
人,还是那个人,总要苏醒过来,面对现实。

Saturday, November 12, 2011

影评:憾壑难填——日剧《邻家美人》(2011)观后感


飘逸滑溜的长发、我见犹怜但时而又流露凶狠的双眸……
仲间由纪惠,真是赏心悦目的美艳!

剧名:《邻家美人》(2011
导演:今井和久
编剧:神山由美子
演员:仲间由纪惠、檀丽、渡部笃郎
篇幅:10 集

就故事而言,此日剧缺乏新意,意识保守:漂亮且充满魅力的新邻居,处心积虑地博取你(幸福、快乐、纯真的小家庭主妇)的好感,却暗中日渐离间你和婆婆、丈夫、孩子、好友等等的感情,将他们逐一夺走。你因而开始找寻其背后动机,展开反扑行动。最后,狐狸精究竟是不能获得好下场的;你也重新拥有一个美满的好家庭——虽然,内里已布满缕缕裂痕,不复以往。
那么,此日剧的亮点为何呢?
(下列段落有剧透。未看慎入!!)

Monday, November 7, 2011

阅读笔记:张默《时间,我缱绻你——献给同我并肩走过血与火年代的伙伴》(诗歌)

选自:


书名:落叶满阶
作者:张默
出版社:(台北)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
出版年月:19991
UTAR图书馆编号:052351

时间,我缱绻你——献给同我并肩走过血与火年代的伙伴(页149-175
1
时间,我浮雕你
一方头角峥嵘的巨石
站在视而不见黄沙滚滚的大漠中
向东,是连绵千里的敦煌
向西,边陲是无极
不论蹲着缩着,日夜相随的俱是灰褐褐的影子

2
时间,我朗诵你
一首深情难掩的诗篇
它的词藻雅致,如栖霞的枫叶
它的骨骼英挺,如黄山的奇松
它的声调、呼吸,犹之轻轻的三峡之翻滚
而它的气宇啊,则遍植在大千云集的丘壑里

Saturday, November 5, 2011

戏作:小诗《金宝旧街场夜市粥摊》

詈骂  盐巴
叫喝  葱花
人籁砉然騞然
唰唰唰
香米与滑腩
鲜美地缱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