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:《回旋》
作者:张让
出版社:(台北)联经出版事业公司
出版年月:1999年2月
UTAR图书馆编号:052739
我总认为,一个故事没有(传统意义下的)故事,而能够引人入胜,是作者真正的成功。
——张让:《并不很久以前·序》
(小说)难写的是普通人,既善且恶,爱恨交织,看起来没什么,里面却有很多回旋余地,进一步退一步可以造成完全不同的后果,这才有意思。
——张让《回旋》,页134
2011年11月2日(星期三)。晨早轻微的流鼻涕征兆,演变成肉身屡见不鲜的小小抗议——热感。数杯“何人可”凉茶,也压抑不住填塞全身毛孔,仿佛差那么一步,就可喷涌而出的滚烫。鼻子屡屡获得纸巾和其亲友们嘘寒问暖。抛却未能赶赴午后一场约会的顾虑,安然仰背躺在床上,翻开《回旋》:期盼着其中的数页,化作安眠药——天!谁知道竟寻回久违的,阅读正经(当把它与推理小说相比时)文艺小说的欣悦。一鼓作气兼加兴致勃勃,没留意日影,在庭院中又悄悄地移动步履……
本书荣获台湾第十九届联合报文学奖(长篇小说)推荐奖。文本分为《温度》(31个小节)、《印象》(15个小节)、《回旋》(25个小节)三章。共279页的内容,最大的情节冲突,仅为人妻林雃君,下定决心向有家室的外遇对象齐文农,提出分手。在传统的长篇小说中,读者惯常可目睹角色性格的发展历程——他或她(们)在开篇至页末,必经历一性格上的转变,但本书则是欠奉。套用封底其中一篇评论者吴潜诚所言:“主角情境、心境或是我们对主角的了解、情节发展等等,都没有什么改变发展”;“对主角的了解”“都没有什么改变发展”的论点,值得商榷之外,其他都正确。
就文本视角而言,首章采用“我”此视角(与读者最短距离的视角),有助于读者疾速地就坠入这情节单调、语言类似独白的文本,与“我”(雃君)和齐文农,经历一场平淡无比,就连上床也只有水到渠成之乏味的外遇。而第二、三章转用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视角,则可全方位且细致地开展“我”与齐文农的过去,让过去与现在来回地回旋,造成一种对普通生命沉思的宁静氛围;此外,也可并让母亲、哥哥朴良、好友彭悦等人连番上场,直接向读者吐露对性别、生命……调侃的告白。
这类调侃,机锋四出的文句,几乎处处可见;充满思辨性的它们,得以消解情节(外遇)可能出现的滥情、陈腔滥调。例如页49至页52,就有以下可堪玩味的文句:
(1)我不相信爱情。我不相信我自己。因为我保留、计较,为了保护自己。我和他注定要结束。我们之间的认真,正为了归根结底的不认真。(页49-50)
(2)我是平民历史里最典型的一章,没有我这样的普通人,便衬托不出天才与英雄,历史便要垮台。(页51)
(3)我们没有成为纯粹上床下床的关系,得归功于我们的自制。也许应该说,是我们潜意识里对肉体的怀疑和轻视。(页51)
(4)我替他摆脱了我。我的英雄手势只侮辱了自己。(页52)
此外,书中人物,都是一如你我他,再也平凡不过的中产阶级,却有着诗意般观察万物的目光,维持了本小说的阅读趣味:
(1)我依然可以感觉到分手时,他的目光落在我背上的温度。(页4)
(2)草树中有萤火虫,一闪一闪。他放开我的手,两掌往光闪的地方一合,然后凑到我眼前,微微开一条缝,我看见他两掌一明一灭如灯笼。“给你的。”他把手抬了抬。
“放了吧!”
“如果这是我的心呢?”(页56)
而生命,也许的确温温吞吞的,没多没少,只是唱片转动盘上回旋的,一阕重播的乐曲——何不用味精般琐屑的机智与诗意,消融平庸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